香港南區
聖伯多祿中學
地址:香港香港仔香港仔水塘道21號
電話:25520080
電郵:email@stpeter.edu.hk
傳真:25547845
網址:http://www.stpeter.edu.hk
如何前往聖伯多祿中學
巴士:7、70、71、72、73、76、77、78、38、41A、42、48、90B、91A、94A、95、95C、107、170、971。
小巴:4B、4C、4S、52、4M。
學校簡介
聖伯多祿中學(St. Paul's College)是一所位於香港的資助男女中學,創校於1965年。學校座落於香港南區,並涵蓋約6000平方米的面積。校監/校管會主席為伍國寶神父,而校長則是許瀚賢先生 [教育學士(中文教育)、文學碩士(社會學)、教育碩士]。聖伯多祿中學的辦學團體是天主教香港教區,並且是一所天主教學校。學校的辦學宗旨:『本校竭力實踐天主教的全人教育理想,除傳授知識與技能,尤著重陶冶品格,使學生在身心、人際關係及社會責任三方面同步成長。教職員本著愛心培育學生,鍥而不捨。』學校沒有家長教師會,沒有學生會,沒有法團校董會,沒有舊生會/校友會,這些組織的存在促進了學校社群的凝聚和合作。聖伯多祿中學的校訓秉持著服膺真理,締造和平的校訓,鼓勵學生在學術、品德和個人成長各方面追求卓越。
入學資訊
2022-2023
班級結構
中一:共有4個班級。中二:共有4個班級。
中三:共有4個班級。中四:共有4個班級。
中五:共有4個班級。中六:共有4個班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班級數字可能隨時間有所變動,所以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班級結構。
2022-2023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學業30%,品行20%,課外活動表現10%,小學評語15%,與本校聯繫10%,面試表現15%。
2022-2023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本校設有中一迎新活動及英語暑期適應課程,協助新生適應校園生活及課程要求。此外,本校亦舉辦新生家長迎新活動,讓家長了解學校各項措施,俾能與校方配合,一同協助學生及早適應中學課程和學習生活。學校經常留意學生午膳飯盒及食物部零食的營養價值,亦透過講座及各類相關活動教育學生注意個人衞生與健康。
2022-2023 全年收費
聖伯多祿中學的學費結構如下:
∎ 中一: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二: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三: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四:學費為$0/年,堂費為$300"。
∎ 中五:學費為$0/年,堂費為$300"。
∎ 中六:學費為$0/年,堂費為$300"。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每年$50"。
學生會會費:$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為每年$200 (可申請減免)。
其他收費/費用:$0。
^請注意,以上價格和費用資訊僅供參考,可能隨時間而有所變動。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學費和相關費用細節。
2022-2023 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根據2022/2023年的數據,聖伯多祿中學共有64教師,並擁有59個核准編制的教師職位。教師的學歷和專業培訓方面如下所示:
∎ 教育文憑:佔全校教師人數的88%。
∎ 學士學位:佔全校教師人數的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佔全校教師人數的59%。
∎ 特殊教育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的39%。
在教師的年資方面,數據如下:
∎ 0-4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未提供)%。
∎ 5-9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未提供)%。
∎ 10年或以上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未提供)%。
這些數據顯示聖伯多祿中學擁有一支經驗豐富且具備多樣化學歷和專業培訓的教師團隊。超過一半的教師持有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這將有助於提供更深入和專業化的教育內容。同時,有有不少的教師接受過特殊教育培訓,這表明學校關注並致力於照顧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他們的教育文憑和學士學位保證了他們在教學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知識。這些教師資料反映了聖伯多祿中學擁有一支教學實力強大且充滿經驗的教師隊伍,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教育。
2022-2023 學年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2023-2024 學年擬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學校設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本校於二零一二學年遷進香港仔水塘道全新校舍,設標準課室三十間,並有多個特別室,包括實驗室五間,籃球場兩個,禮堂、演講廳、宗教室、STEM創新實驗室、多媒體學習室、資訊科技教材預備室、語言室、電腦室、地理室、多功能活動室及學生活動中心等各一個間。全校所有教室及禮堂均設有空氣調節系統、多媒體投影系統,而無線網絡亦已覆蓋全校每個地方,有利推動流動電子學習。校園依山而建,空氣清新,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及視像火警警報系統。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協助學生多元學習,提升學生自我期許 2.培育靈性生命,建立正向價值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於一九九一年率先推行校本管理,校內事務由多個小組協助推行,教職員均能發揮團隊精神,校內文化有利學校自我完善及教師持續發展。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共十二人,包括辦學團體代表七人、校長一人、社會獨立人士一人、教師選出代表一人、家長選出代表一人及校友選出代表一人。
環保政策:
本校重視環保教育,致力建立可持續發展校園, 培育學生在學校、家庭以及社區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本校於2020年參與「採電學社」及「賽馬會綠建環評學校計劃」,及至2022年也進一步參與「綠色學校2.0」計劃,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築,實踐低碳生活。本校環境學會舉辦多元化的環境教育活動,例如回收廚餘、有機校園種植、塑膠回收升級再造、環保週、二手交易平台、校園版「地球一小時」、減廢回收計劃,鼓勵學生身體力行,實踐環保生活習慣,珍惜資源。學校亦採用手機應用程式發放電子通告,及逐步採用電子教學,減少耗用紙張。學校更設立綠藝文青團隊,協助學校推廣環境保育。
詳情:undefined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因應學生的能力、需要及學習效益,制定授課語言。本校教師已完成教育局有關鞏固語言與學科學習的專業培訓。除英文、數學、科學外,目前初中各科主要採用母語授課,並輔以英語;而數學、科學則按班別訂定教學語言,以增加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加強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提升學生的信心和學習動機。高中則有較多科目採用英語授課,並容許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語言。本校重視培訓學生掌握「兩文三語」。各級英文科皆有部份教節採用小組授課,並聘有外籍英語教師。各級的中、英語文科均按能力分組學習,並降低師生比例以提升學與教質素。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課程以六育為本,使學生獲得均衡而全面的發展,除配合學生需要外, 積極配合課程改革,也著重順應時代與社會需求。學生可藉全方位活動發展潛能,培養合作和服務的精神。本校著重品德培育與公民教育,透過宗教倫理教育和情意教育,培育學生的整全人格。初中陸續開展小班教學,學生按能力分流,以利老師因材施教,進行拔尖保底措施。本校重視學生準時繳交家課,在初中設小組跟進欠交個案。放學前加設十五分鐘班務時間,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中、英語文科均設有廣泛閱讀計劃,有助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為擴闊學生閱讀領域,在初中推行「全方位閱讀計劃」,要求學生在各學習領域須閱讀最少一本相關的讀物。此外,校內師生亦已將資訊科技廣泛應用於學習與教學活動。近年學校更全力推動流動電子學習,增強學與教的效能。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會利用教育局提供的選科系統,按中四學生的意願調整選修科目組合,務求讓學生能修讀最適切的科目。
2. 課程重點:原為每級四班的高中分作五組的小班教學模式也陸續在初中開展,調低每班人數及師生比例。這兩項措施有利教師因材施教及拔尖保底。為配合STEM課程的發展,學校推行多個相關的專題研習,以提高學生的創意、解難能力。英文科於中四課程內加入英語話劇元素,藉此增加同學對學習語言的興趣及自信心。同時亦給予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國際英語水平測試的機會,讓同學明白英語的重要性,推動他們更積極向上。在課堂外,學校又為學生安排全方位學習活動,包括:參觀、考察、義工服務及境外學習,使學生體驗課室以外的學習經歷。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請參閱前一段有關學習與教學策略的內容。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期望透過各級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自我發現及認同,確定高中學習目標,以及整合個人成長經驗和其他學習經歷:
1. 因應各級學生的需要,推行不同的生涯規劃課程及工作坊,幫助學生自我認識,確定目標,為升學及就業作好準備。
2. 為中三、中五及中六級學生提供小組及個人化的生涯規劃輔導,以協助學生作出知情選擇及尋找升學就業的發展方向。
3. 透過不同的工作體驗活動及計劃,讓學生認識工作世界,了解不同企業的實際運作及學習正確的工作態度。
4. 參與「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第二期,優化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詳情:undefined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透過雙班主任制、學生輔導領袖計劃、輔導班以及學生支援組等措施,全校參與照顧不同能力及不同需要的學生。學校並會安排資優學生參加不同的課程及比賽,以拓展其潛能。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學校透過家校合作和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如教育心理服務、言語訓練、社交訓練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和溝通技巧,本校亦設有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及輔導員以負責相關工作。此外,學校亦會定期舉辦共融活動,藉以推廣共融文化。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本校學業評估制度包含持續性及總結性評估,以求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全學年共舉行兩次測驗及兩次考試,而各科又自行擬定各級的評估方式,包括學生習作、課堂表現、小測、專題研習等。
詳情:http://www.stpeter.edu.hk/student_org.htm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家長教師會幹事會由六位家長及六位教師(包括校長)組成,定期舉行會議,為家長與學生舉辦活動。家長教師會與校方又定期聯合出版家長通訊。
校風:
本校校風純樸,紀律嚴明,師生關係甚佳。全體教師均認同辦學理念,懷著關愛之心教導學生。本校為學生提供個人及小組輔導,並藉雙班主任制度,加強照顧初中學生。全校教師、牧職人員、駐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亦加強協作,確保學生健康成長。校內的制度、輔導服務、領袖訓練及獎勵計劃等,促成良好的校風,使學生不斷進步。
詳情:undefined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協助學生多元學習,提升學生自我期許。
2. 培育靈性生命,建立正向價值。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極重視教職員持續專業發展,經常舉辦校本或聯校發展活動,亦參加多項提高學校質素的計劃,並經常探訪友校作專業交流。校方支持教職員持續進修,出外考察及參與借調計劃。校方每年均制定計劃,輔導新教師入職,提高中層管理能力,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及自我完善的文化,尤注重提高教學的效能。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自1994年起本校設有學生會,所有幹事經由全校師生以一人一票方式投票選出。全校學生依學號分別編入三個不同的社。此外,常設的學會及小組有近三十個,包括宗教及服務類別、學術類別、文娛類別及體育類別。本校重視課外活動,並設立評鑑制度,以記錄、評核及報告學生參與活動的表現。自22-23學年開始,本校推行「一人一服務」計劃,並在中一推行「一人一團體」計劃,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本校積極善用全方位學習津貼的資源,以發展及組織更多走出課室的體驗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更活潑和更豐富的「六年一貫」學習經歷,拓寬視野,提高學習動機和興趣,促進全人發展。有關津貼將使用於STEM教育、體藝發展、多元學習工作坊,並資助學生在本港及海外的學習交流活動。
詳情:undefined
其他
本校校友會積極回饋母校。校友會與南區各中、小學及社區各界人士緊密聯繫,增益彼此交流及合作,冀能締造共融社區。
校友會於2016-17學年設立「青少年科學家計劃」,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學生。另於2018-19學年設立「青少年優才先導計劃」,擴闊學生視野並加強他們的英語能力。此外,校友會全力資助學生參加英國劍橋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及高級程度考試,除了能用以提高學生應考中學文憑試的技巧及信心,也能為學生開拓不同的升學出路。校友會亦同時設立獎學金,獎勵在學術方面有出色表現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