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返回目錄
黃大仙區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地址:九龍樂善道161號
電話:23820002
電郵:contact@lstwcm.edu.hk
傳真:27184649
網址:http://www.lstwcm.edu.hk

​​如何前往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巴士:23B,25,25A,25C,27,81A,81S,108,529,41A,529P
小巴:25,49M,88

學校簡介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undefined)是一所位於香港的資助男女中學,創校於1982年。學校座落於黃大仙區,並涵蓋約2250平方米的面積。校監/校管會主席為莫文韜先生,而校長則是徐思明女士(教育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理學碩士、學位教師教育證書)。樂善堂王仲銘中學的辦學團體是九龍樂善堂,並且是一所非宗教學校。學校的辦學宗旨:『樂善堂王仲銘中學以仁、愛、勤、誠的價值作為辦學基礎,謹守教育專業精神。我們的教育團隊以創新思維推動課程發展,並以中華文化為土壤,培養自主、獨立、對社會國家有承擔的年輕人。』學校有家長教師會,有學生會,有法團校董會,有舊生會/校友會,這些組織的存在促進了學校社群的凝聚和合作。樂善堂王仲銘中學的校訓秉持著仁 愛 勤 誠的校訓,鼓勵學生在學術、品德和個人成長各方面追求卓越。

入學資訊

2022-2023

班級結構

中一:共有4個班級。中二:共有4個班級。
中三:共有4個班級。中四:共有4個班級。
中五:共有4個班級。中六:共有4個班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班級數字可能隨時間有所變動,所以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班級結構。

2022-2023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
小五小六在校表現(包括操行、成績等)15%、課外活動30%、面試25%、教育局提供申請學生的「成績次第名單」30%。

2022-2023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迎新活動包括校園遊縱、認識學校生活、中英數主科學習活動、日營和多元智能宿營。

2022-2023 全年收費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的學費結構如下:
∎ 中一: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二: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三: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四:學費為$0/年,堂費為$310"。
∎ 中五:學費為$0/年,堂費為$310"。
∎ 中六:學費為$0/年,堂費為$310"。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每年$30"。
學生會會費:$1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為每年270。
其他收費/費用:$10 (社費)。
^請注意,以上價格和費用資訊僅供參考,可能隨時間而有所變動。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學費和相關費用細節。

2022-2023 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根據2022/2023年的數據,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共有68教師,並擁有62個核准編制的教師職位。教師的學歷和專業培訓方面如下所示:
∎ 教育文憑:佔全校教師人數的97%。
∎ 學士學位:佔全校教師人數的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佔全校教師人數的35%。
∎ 特殊教育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的34%。

在教師的年資方面,數據如下:
∎ 0-4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25%。
∎ 5-9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9%。
∎ 10年或以上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66%。

這些數據顯示樂善堂王仲銘中學擁有一支經驗豐富且具備多樣化學歷和專業培訓的教師團隊。有不少教師持有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這將有助於提供更深入和專業化的教育內容。同時,有有不少的教師接受過特殊教育培訓,這表明學校關注並致力於照顧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他們的教育文憑和學士學位保證了他們在教學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知識。另外,大部分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其中66%的教師擁有10年或以上的年資。這代表他們在教學領域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更好地指導和支持學生的成長。這些教師資料反映了樂善堂王仲銘中學擁有一支教學實力強大且充滿經驗的教師隊伍,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教育。

2022-2023 學年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一及中二: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科學*、綜合人文、中國歷史、人文科技(電腦、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幸福人生規劃課
中三:中國語文、數學*、科學*、地理、歷史、中國歷史、人文科技(電腦、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幸福人生規劃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四、中五)、通識教育(中六)、物理、生物、經濟、地理、歷史、中國歷史、旅遊與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設計與應用科技、航空學(應用學習)、西廚(應用學習)、體育、幸福人生規劃課、博雅課程(中四、中五)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化學、英國語文

2023-2024 學年擬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一及中二: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科學*、綜合人文、中國歷史、人文科技(電腦、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幸福人生規劃課
中三:中國語文、數學*、科學*、地理、歷史、中國歷史、人文科技(電腦、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幸福人生規劃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物理、生物、經濟、地理、歷史、中國歷史、旅遊與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設計與應用科技、航空學(應用學習)、西廚(應用學習)、體育、幸福人生規劃課、博雅課程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化學、英國語文

學校設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禮堂頂環保草地「欣茵平台」、有機耕作農場、王中廚房、圖書館、多媒體學習中心、科技教育室、校園電視台、電腦室、可容納全校師生的空調禮堂、全校空調及多媒體課室、英語學習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升降機及傷健人士專用洗手間等。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學術發展:發展創新課程,推動促進學習評估,以混合媒體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學生發展: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提高學生的抗逆能力,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學校管理架構:
致力發展學習社群及共享領導管理模式,鼓勵全校教職員工參與學校教育質素保證機制(策劃、執行、檢討及自我評估),並與家長教師會、校友會、學生會及外界團體緊密聯繫,共同推動學校持續發展,創新和進步。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校董會成員包括6位辦學團體校董及1位替代辦學團體校董,以及獨立校董、校長校董、家長校董、替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教員校董及替代教員校董各1位。

環保政策:
本校推行全校性環保政策,教育學生低碳生活模式,包括減少使用塑膠用具、紙張、節約能源、資源回收等。
推動健康素食文化,透過處理廚餘,進行有機耕作。

詳情:http://www.lstwcm.edu.hk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以學生的需要為本,推行「兩文三語」的優質教學政策,培養中英兼擅的人才。初中主要採用母語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亦投放大量資源,參考各地成功經驗,推行多種教學模式,力求提升學生英語水平。除循序漸進按年級在各學科課程中增加學生接觸和使用英語的機會外,本校在初中實施英文小班教學,更透過課後英語增潤課程,早讀課及閱讀計劃、校際朗誦比賽、外籍教師英語學習中心及其他英文活動等,為全校營造適切的語境,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以學生學科成績作為分班及分組教學。配合當代國際學習理論及全球教學範式的轉變,本校推動混合媒體教學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透過媒體資訊科技,發展個人化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另外,本校安排不同學術範疇的專家到校與教師合作發展創新課程,運用不同媒介、真實體驗及社區探究學習活動,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本校實施「進展性評估」及「總結性評估」的促進學習評估策略,透過課程質素保證機制,學科團隊能適時根據學生學習水平,調整課程目標及教學策略。學校亦透過課堂教學和全方位學習活動推行國家安全教育。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選修科目分為兩組,X1組6科,X2組6科,個別學生可選讀X3體育科。
2. 課程重點:為照顧學生不同學習興趣及需要,本校致力發展銜接初中至高中之整體課程規劃及校本調適,參與教育局課程支援及多項種籽計劃,並與外間機構聯繫協作,推行一系列課改措施,結合正規、非正規及隱蔽課程,擴闊及深化學生學習經歷,提升自信及效能,促進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跨學科STEM教育課程:人文科技教育
透過藝術媒體實施跨課程語言學習及推廣閱讀
發展正念教育及綠色生活模式為主的價值及生命教育課

生涯規劃教育:
加強全人發展生涯規劃,包括優化整體生涯規劃課程組織、推展學生個別輔導和確立學生的學習反思文化。

詳情:http://www.lstwcm.edu.hk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具體支援措施如下:
1. 建立學生學習支援政策,確保學生在課堂內的學習質素,並根據學生的能力及特性,調適課程及評估的目標及要求;
2. 增聘輔導員及教師,進行課堂支援、抽離/課後輔導班等措施;
3. 為個別有需要學生提供定期的小組或個別的言語治療及訓練;
4. 提供家長教育,包括講座、培訓班及工作坊,讓家長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特性,從而配合學校的措拖;及
5. 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提升教師在課堂中處理個別差異的專業知識及能力。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為了配合融合教育,照顧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本校成立「學生支援組」,專責照顧學習差異。本學年,學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和專業人員加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同時,外購言語治療服務、讀寫訓練、社交訓練和專注力訓練等。「學生支援組」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支援措施及服務,包括撰寫個別學習計劃、提供考試調適,如加時、放大試卷、讀屏軟件、語音轉換文字等,並協助報考公開試的學生申請相若調適,以加強考試的公平性。本校亦與教育局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及學生評估,並邀請家長參與會議及工作坊,共同為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定期檢視計劃成效,讓家長掌握有效照顧及教導子女的技巧。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聘用教學助理,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購買教學資源;調適學生試卷。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總括性及進展性並重,前者包括兩階段之學業評估,後者包括平時的測驗,課業及課堂學習表現。實施中、英、數小班分組及協作教學,高中通識科分組教學及放學後功課輔導班。

詳情:http://www.lstwcm.edu.hk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每年舉行兩次家長日、定期組織中一新生家長懇親會和各級的家長聚會,與家長保持緊密的聯繫。又設有家長教師會,舉行多元化的活動。校方又鼓勵家長參予活動義工及校政諮詢,並協助監察校服訂造、午膳供應、學校服務及設備招標等事工。

校風:
本校致力營造「彼此關顧,共同學習」的校園文化,從班風以至級風,進而全校校風。本校學生形象純樸,與老師及朋輩關係融洽,充滿學習活力,並樂於服務助人。全校教職員工經常參與校內校外協作活動,積極建立學習社群及專業網絡,透過團隊溝通和自評反思不斷改進。

詳情:http://www.lstwcm.edu.hk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發展智慧及綠色校園:
1. 建設促進學習的教學空間,在初中推行「自攜裝置」計劃,透過資訊科技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加強課堂互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解難、協作等能力。
2. 電子化校園:善用電子媒介平台促進學生、教師、家長彼此之間的溝通 (Slack,Google for Education,GRWTH教育綜合平台,WeChat Official Account)。
3. 低碳生活平台:以再生能源運作的有機耕作及種植平台花園、推動健康素食文化的王中廚房、廚餘機、全校性資源回收政策。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校長及教師以身作則,終身學習,不斷提升教育專業素質。全年舉辦校本教師培訓,組織校外參觀考察、與本地及外地教育機構協作交流,同時鼓勵全體教職員工積極參與多元模式的持續專業發展,並在同儕間互相分享所學。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全校學生編為四社、設有班會及學會。學會主要分為學術、興趣及服務三大類別。除校內活動外,經常參與校際或學界公開比賽並組織對外參觀、實地考察及境外學習交流。又於午間、放學後及學校假期間推行全方位學習活動,由本校教師、教學助理、學生領袖及校外機構專業導師協辦。

詳情:http://www.lstwcm.edu.hk

其他

1. 2022 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學校藝術教育獎
2. 2022 燃亮青少年領袖訓練計劃團體冠軍
3. 2022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田徑賽冠軍(女子甲組跳高、男子乙組鉛球、男子丙組200米)
4. 2021 全港中小學學界閃避球錦標賽初中男女混合組碟賽冠軍
5. 2021 全港中小學學界閃避球錦標賽中學男子高級組杯賽冠軍
6. 2020「紫荊盃」全港中小學生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競賽優異獎
7. 2019「創意思維世界賽香港區賽」題目5(第2組別)冠軍、題目3(第2組別)亞軍,以及題目2(第3組別)季軍;冠、亞軍兩隊獲資格代表香港於2019年5月前往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參加「創意思維世界賽2019」決賽
8. 2019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學界排球比賽」女子乙組冠軍
9. 全國第八屆青年攝影比賽優秀獎
10. 港鐵公司「STEM創未來」獲傑出STEM概念應用大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