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區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
學校地址:新界元朗天水圍第101區第二小學校舍
小學校網:72
學校電話:24456880
學校傳真:24456533
學校電郵:info@lst-lkkb.edu.hk
學校網址:http://lst-lkkb.edu.hk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英語:L.S.T. Leung Kau Kui Primary School (Branch))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元朗區,學校地址是新界元朗天水圍第101區第二小學校舍。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創辦於1993年,辦學宗旨:『推行啟發潛能教育,鼓勵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下,主動有效地學習,發展多元智能。以「仁、愛、勤、誠」為校訓,培育學生良好品德及正確價值觀,熱心參與服務,貢獻社會,建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學校資料
∎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 校監/校管會主席:莫文韜先生
∎ 校長:劉鐵梅女士
∎ 辦學團體:九龍樂善堂
∎ 創校年份:1993
∎ 宗教:不適用
∎ 其他宗教:undefined
∎ 校訓:undefined
∎ 學校佔地面積:約6200平方米
∎ 教學語言:中文
∎ 一條龍中學:-
∎ 直屬中學:-
∎ 聯繫中學:-
∎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 家長教師會:有
∎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2/2023學校全年收費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的學費:-;堂費:-
∎ 家長教師會費:"$3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310用作改善學生學習設施"
∎ 其他收費/費用:-
∎ 學費減免:undefined
學校設施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的設施:
∎ 校車:無
∎ 保姆車:有
∎ 課室數目:30
∎ 禮堂數目:1
∎ 操場數目:3
∎ 圖書館數目:1
∎ 特別室:電腦室、圖書館、多用途室、常識室、科技室、視覺藝術室、音樂室、英語室及YoungMakers Lab
∎ 其他學校設施:undefined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及視像火警警報系統。
2022/2023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56
∎ 教師總人數:62
∎ 教育文憑:97%
∎ 學士:100%
∎ 碩士_博士或以上:29%
∎ 特殊教育培訓:50%
∎ 0至4年經驗:21%
∎ 5至9年經驗:22%
∎ 10年經驗或以上:57%
班級結構
2022/2023學年班數:
∎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
∎ 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
∎ 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
總數為30班。
2022/2023學年(以教育局在2022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
∎ 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
∎ 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
總數為30班。
∎ 班級教學模式:一至六年級實行小班教學,以小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推行資優教育並著重訓練學生高階思維的能力,在課餘安排抽離式資優課程。課後設功課輔導班,協助學生完成家課。
備註:-
學習評估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3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 多元學習評估
除總結性評估外,教師在課堂上持續觀察學生的態度和能力,給予回饋;透過自我反思、同儕互評及家長評估來促進學生學習的成效;透過專題研習、學習歷程檔及實作活動作多樣化的評估。
∎ 分班安排
一至三年級以學生成績平均分班。四至六年級按學生成績分班,以便更能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全年成績只計算3次考試,減輕學生壓力。
學校生活
∎ 每週上學日數:5日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30
∎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4:00
∎ 午膳開始時間:12:25
∎ 午膳結束時間:1:25
∎ 午膳安排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一至三年級學生於學校完成功課,放學後能有更多自處學習空間。本校榮獲健康學校金獎。推行水果日活動、體適能計劃、早操、護脊操及安排健康講座等。
備註:星期五下午為全方位活動、專項訓練及拔尖補底,另開設小一至小三周五學藝課程。申請康文署的學校體育推廣計劃,讓學生發展多元智能。<br>每天均設功課堂,鼓勵學生盡量在校內完成當天功課。
全方位學習
本校學生最少參與一項體藝活動:舞蹈、劍擊、棒球、花式跳繩、話劇、奧數、田徑、藝術體操、各項球類、機械人、編程、科學小組、辯論隊、手鐘、敲擊樂、古箏、合唱團、管弦樂團、國術、跆拳道、舞獅、聖約翰少青團、園藝、童軍、地壺、競技疊杯、漫畫和校園電視台。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分四大行政範疇,包括學與教、學生培育與支援、校風與學生表現及管理與行政,以策劃及推動學校發展工作。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七位辦學團體校董、校長、兩位教師、兩位家長、一位社會人士及一位校友。
∎ 環保政策
校內張貼節約用水標語,設置校服回收、環保回收箱及廚餘回收,並申請資源安裝再生能源裝置、隔熱膜、電子感應水龍頭及校園綠化計劃。
∎ 學校關注事項
提升學生兩文三語能力,引入STEM education,鼓勵科學探究,著重啟發學生多元智能,推動資優教育及全人教育。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因應本校的發展特色與學生的需要,規劃最合適本校學生的校本課程。在校本課程方面,本校推行多項跨學習領域的活動來加強各科的連繫,讓學生更有系統地學習;於教學策略方面,本校透過推行小班教學六大原則、資優教育元素、中英文課外閱讀、STEM教育、科探、編程課程及電子學習等進行教學,讓學生透過小組互動、課堂教學策略及自主學習,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從而提高學與教的成效。
∎ 關鍵項目的發展
持續發展電子學習,充分利用本校學生自擕裝設優勢,各科廣泛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並於內聯網提供自學教材及討論區供同學交進行延伸學習。設常規閱讀課及圖書館課,並舉辦伴讀計劃及圖書大使閱讀計劃等活動。安排週會德育短講,專題講座及德育課。數學及常識科進行專題研習,以發展其共通能力。
∎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本校一向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各科組透過舉辦不同活動,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正向思維。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提供幼稚園升小一及小六與中一的銜接措施、資優課程、學習支援班、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對於學習上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由全體師生及家長一起建立共融的校園。我們透過申請政府的相關計劃,如:校本教育心理服務、加強言語治療撥款、新資助模式撥款、區本/校本課後學習支援計劃撥款及校本新來港學童支援計劃撥款,開設不同學科及情緒行為支援小組,舉辦興趣小組及境內參觀等。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設有拔尖補底計劃,為學生提供適異性的學習課程。推薦有潛質的學生參加由資優教育學苑、各大專院校舉辦的資優教育課程及教育局的網上資優學習課程,協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及動機,啟發學生潛能。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家教會透過會議及舉辦活動,如家長義工服務、教育講座分享、親子活動、暑期活動及旅行等,加強家校合作。安排家長觀課及家長會,增加彼此的溝通。本校設立「家長學院」計劃,鼓勵家長持續學習,積極參與家長講座及各家校活動。本校成立了「彩虹天使」家長隊多年,「彩虹天使」家長隊定期舉辦興趣小組及工作坊。
∎ 校風
校風優良,學生品行俱佳。透過全方位及校本訓輔活動,培養學生積極的價值觀。另外,為小一至小三學生提供週五免費課程。在小四至小六推行「成長的天空」(小學)計劃。連續十四年獲選為關愛校園。2012年更獲IAIE頒發「啟發潛能學校大獎」。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1. 優化學與教:運用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 / HYBRID LEARNING),提升教學效能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透過規劃校本英語教育,引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英語水平。加入AI人工智能校本課程及透過童擁AI計畫,提升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識,並於高小發展學生運用人工智能編程的能力。<br>2. 推展藝術教育: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及活動,發展學生的藝術潛能。<br>3. 推展價值觀教育及正向教育,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及正向思維。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積極鼓勵教師參與校外進修、境內及境外教學考察交流活動,亦會透過共同備課、交流觀課、參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協作伙伴計劃專業支援服務、校本工作坊、同儕定期分享教學或進修的心得等,讓老師們緊貼教育新趨勢。以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其他資訊
本校積極推動科創教育,學生在多項大型公開比賽獲得佳績。本校獲教育局邀請成為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亦參與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以支援本港學校發展STEM教育。本校曾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279萬,編寫小學編程課程。本校連續14年被選為關愛校園,其中兩年更獲得主題大獎。本校獲IAIE頒發啟發潛能學校成就大獎。2017榮獲健康校園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