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議論文例子】DSE 中文寫作 實用例子集系列 主題五:堅毅不屈

已更新:2021年6月10日


【議論文例子】DSE 中文寫作 實用例子集系列 主題五:堅毅不屈

我們為大家提供 DSE 中文寫作實用例子集系列的主題五:堅毅不屈。這個系列包括共七個主題:仁愛慷慨樂觀積極知錯能改理想與志氣堅毅不屈奮發向上誠實守信。這個系列將會持續更新,陸續完善,敬請期待。系列中的議論文例子將會以事例為主,包括古今中外的人物故事介紹、論證手法、可用的論據。同學使用論據時應適量剪裁增減內容以符合文章脈絡。請注意:例子集內容不可能鉅細無遺,若同學希望找到其他事例,請自行上網查找,這也是鼓勵同學主動了解名人事蹟,能幫助同學擴闊視野。


【古代中國】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人物介紹


司馬遷,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論證手法:正面論證


論據


1. 司馬遷不怕長途跋涉,按照父親司馬談指示,在二十歲時開始,遍訪河山,遊歷天下,去蒐集遺聞古事,網羅放失舊聞。他蒐集材料作為寫作《史記》的基礎,這種不怕艱辛,專心致治,不成功不放棄的學習態度,讓《史記》成為中國史書的典範,對後世的影響極為巨大。


2. 漢武帝天漢二年,司馬遷為李陵辯護,因而激怒了漢武帝,所以司馬遷以「欲沮貳師,為陵遊說」被定為誣罔罪名。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面對大辟之刑,想到不少著作歷代巨著的賢士聖人大概都是發洩憤懣而作。終於,在那個「臧獲婢妾猶能引決」的時代,司馬遷毅然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至此,司馬遷背負著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對極刑而無怯色。在堅忍與屈辱中,完成那個屬於太史公的使命,終於《史記》橫空出世。


 

【古代中國】勾踐:臥薪嘗膽


人物介紹


越王勾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相傳是夏禹後裔,春秋末年越國國君。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成為後世人歌頌他堅毅性格的憑證。


論證手法:正面論證


論據


1.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彼此攻伐。勾踐於公元前496年即位,兩年後因敗於吳國,被迫求和。戰敗後,勾踐成為吳國人質,被差遣當吳王夫差(音:扶釵)的馬伕,每次坐車外出時,吳王都命令由勾踐牽馬。此外,亦命令勾踐和夫人為吳國的先王守墓。縱使飽受百般羞辱,勾踐吞聲忍語,忍辱含垢地生活。勾踐能忍受着吳王夫差給他帶來的種種恥辱,主要是他背負宏大的理想和目標,就是其復國之心。隨着吳王對勾踐的戒心日漸減退,當了人質三年後,勾踐和夫人被釋放返回越國。越王勾踐在戰敗時,能忍辱負重,積極面對困境,用強大的意志力約束自己,讓自己變得賢明睿智,為重建國土打下良好基礎。這種發憤圖強、堅韌不拔的精神,值得世人學習。


2. 勾踐回國後,並沒有返回王宮居住,而是與百姓一樣,過着庶民(音:恕民)般的生活,共同耕織。為了富國強兵,他重用范蠡(音:禮)、文種,暗中訓練精兵,準備攻打吳國。為了令自己不忘復國的初衷,每日晚上只睡在古時稱為「薪」的柴草,此外,在屋裡掛了一個苦膽,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痛苦和屈辱。


3.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為了成為春秋霸主,因而與諸侯會盟,在黃池之地打敗晉國,史稱「黃池之會」。為了彰顯武力,夫差率精銳而出,只剩下太子友以及一些老弱殘兵留守吳國。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攻打吳國,大敗吳師。夫差聞訊後,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而慘敗,只好與越國議和。公元前473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吳國,終被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越王勾踐所消滅。


 

【古代中國】孫臏:遭受臏刑的軍師


人物介紹


孫臏(生卒年不詳),本名不詳(山東孫氏族譜稱其為孫伯靈),出生於阿、鄄之間,華夏族,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論證手法:正面論證


論據


1.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他身殘志堅的精神獲得了後世的稱讚。


2. 孫臏投奔齊國後成為田忌的軍師,成侯鄒忌一向與田忌不和,後來鄒忌派公孫閱陷害田忌,孫臏被迫跟著田忌逃亡楚國。可是孫臏沒有因逃亡的事實而灰心,反而與弟子潛心著述出流傳後世的《孫臏兵法》。


 

【古代外國】阿弗雷特•諾貝爾:百折不撓的炸藥之父


人物介紹


阿弗雷特•貝恩哈德•諾貝爾,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黃色炸藥」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5年,諾貝爾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5種獎金(1969年瑞典銀行增設經濟學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為了紀念諾貝爾做出的貢獻,人造元素鍩以諾貝爾命名。


論證手法:正面論證


論據


1. 1863年,諾貝爾返回瑞典,與父親及弟弟共同研製炸藥。 1864年,因意外爆炸事故炸毀工場,炸死弟弟,政府禁止他們再進行試驗,但他沒有因此而害怕卻步。他因此一度把實驗室設在了斯德哥爾摩市外馬拉湖的一條駁船上。該年秋季,諾貝爾成功發明硝化甘油炸藥用雷管;10月,獲得硝化甘油炸藥的專利,成立硝化甘油炸藥公司。


2. 諾貝爾研發出的油狀炸藥的性能雖然優於一般火藥,可是世界各地的交通工具、 倉庫、工廠也不斷傳來可怕的爆炸事故。因此瑞典和許多國家的政府都因炸藥發生事故而頒佈了許多禁令,並明確提出要追究諾貝爾的法律責任。但諾貝爾沒有因而畏懼,他因此再投入研究,想要找出不減少爆炸威力,而又能夠提高安全度且容易搬運的方法,最後他發明出安全的固態硝化甘油炸藥。


延伸閱讀:









語例:



標記:

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